top of page
作家相片莊麗醫生

容易疲倦易跌倒 銀髮族當心患上肌少症

資料來源: 東周網


很多長者常常感到疲倦乏力,上落樓梯感到困難,甚至難以坐低站起等等,這些都是肌少症的先兆。肌少症也是引致長者跌倒骨折的原因之一,患有此症的長者跌倒風險比其他人高出三倍。一項研究指出*,超過六十五歲以上在社區居住的長者,肌少症的患病率為百分之九,在四年的跟進期內,每年的平均發病率是百分之三點一,而此症的發病率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可幸是,肌少症是可以依靠改善營養攝取和增加日常生活運動量而預防,讓肌肉減少流失。

吳女士(化名)是一名六十歲生活無憂的家庭主婦,平時缺乏運動,近來常常覺得疲倦乏力,於是到醫務所就診,檢查過後,發現患上肌少症,後來根據營養師與醫生的建議,從飲食和運動方面調整,半年後身體得到改善。老人科專科醫生莊麗醫生指出,吳女士的個案在香港是很常見,很多長者日常運動量不足,走多兩步路覺得疲倦,便愈行愈少,肌肉流失更嚴重。

何謂肌少症


二○一○年,歐洲老年人症患工作組(EWGSOP)將肌少症定義為全身廣泛性的骨骼肌纖維體積和數量(質量)減少、骨骼肌力量下降、功能減退。肌少症的病徵多伴有結締組織和脂肪增多,導致機體功能下降,主要表現為無力和體弱,令長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提高死亡率。而肌少症的成因包括年齡增長、運動量不足、長期臥床、營養攝取不足等。研究顯示人體的肌肉量在三十歲時達到頂峰,並在三十至七十歲之間每年流失百分之三至八的肌肉,七十歲後更達百分之十五,所以中年人士及長者更應及早預防肌肉量流失。莊醫生指出健康的年輕成人廿八天不活動,只會減少百分之二的總腿部肌肉量;健康長者十天不活動,已減少百分之十的總腿部肌肉量;而年長病人只要住院三天,就已減少百分之十或以上的總腿部肌肉量,可見臥床和年齡增長會急劇加快肌肉流失的情況,所以愈年長愈要多活動。


肌少症檢查


長者如感到以下其中一個徵狀,包括上落樓梯感困難、拿重物感無力、行動不便、容易跌倒、坐下站起有困難,已很大機會患有肌少症。若懷疑患上肌少症,醫生會為他們進行各項評估,如透過生物電阻分析檢測肌肉比例和雙能量×光吸收儀(DEXA)檢查骨質密度及肌肉量,亦可憑簡易肌肉強度及肌耐力測試:三十秒椅子坐下站立測試及手握力測試作有效評估。


本港長者普遍營養攝取不足


莊醫生亦認為,本港長者普遍營養攝取不足,若長者蛋白質缺乏,引致容易患上肌少症。蛋白質的主要功能包括製造、修補及維持健康的身體組織。長者缺乏蛋白質,還會出現其他健康問題,如免疫力下降、貧血、水腫、心臟及呼吸系統功能減弱,嚴重更可能導致死亡。一項中文大學的本地研究#顯示香港社區長者有各種營養不足的問題,少於一半的長者能達到推薦的攝入量(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3,鋅,水果,蔬菜和肉類);少於百分之十的長者能達到纖維,鈣,維生素D,碘和銅的日常需求。而長者對於蛋白質的需求比成人還要高,例如一名五十公斤長者,建議每日攝取五至六份優質蛋白,而一份優質蛋白大約等如一隻蛋或一杯二百四十毫升牛奶。所以莊醫生建議長者可透過均衡飲食,多攝取動物性和植物性蛋白,從而改善營養不足。莊醫生亦提醒長者,以為生病只喝白粥,反令身體攝取營養不足,肌肉流失只會加劇。有些長者可能胃口不佳,或因是長期病患而需要更多營養,亦可選取一些均衡營養品作額外補充。患有肌少症人士可選內含亮胺酸Leucine的營養補充劑,有助增強肌肉。

留意日常動量


長者平日應多做運動,一星期至少做三次運動,每次包括十分鐘的平衡訓練以加強平衡力,預防跌倒。長者也應該有適當的室外活動及曬太陽,多吸收維他命D,維持骨骼強健。而多做負重運動和帶氧運動亦可延緩退化,如長者有腳痛的問題,亦可到提供長者醫護及復康服務中心的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幫助尋找合適的運動。


*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非傳染病直擊2015年9月老化和肌肉減少https://www.chp.gov.hk/files/pdf/ncd_watch_sep2015_chin.pdfYu R, Wong M, Leung J, et al. Geriatr Gerontol Int 2014; 14 Suppl 1:15-28. # Chor JS, et al. ISRN Geriatrics 2013;10.1155/2013/564342

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及早改善吞嚥困難重拾舌尖上的快樂

報章來源:晴報Skpost 俗語說「食得是福」,能夠品嚐美食就是種福氣,這對一般人而言是平常事,但對吞嚥困難的患者來說,美食當前也可能無福消受。醫生提醒,若出現吞嚥困難問題,應盡早求醫,配合言語治療師的幫助及治療,有機會可改善情況,重拾進食的樂趣,也確保能透過飲食攝取充足營...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