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莊麗醫生

【提防血管性認知障礙症】壯年注意!及早關注心血管健康可減患認知障礙風險

文章來源:醫理說


已有大型國際研究證實,從四方面著手能大大減低認知障礙風險,改善心血管疾病就是其中之一。要知道養分通過血管輸送,若然腦血管出現問題,甚至患者重複出現缺血性中風,腦細胞得不到足夠營養就容易受損、死亡,導致血管性認知障礙症。這就是為何高血壓、膽固醇和糖尿病患者患認知障礙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的原因。這些慢性疾病在長者間相當常見,患者如何在控制得宜同時減低認知障礙風險?


血糖水平與認知障礙有什麽關係?


現時全港有約七十萬人患糖尿病,即每十人中一人,而65歲以上更是每五人中有一人,可說是長者中的多發的慢性疾病。有報告顯示,糖尿病患者患認知障礙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兩倍,箇中原因為何?老人科專科莊麗醫生指糖尿病對腦部帶來的遺害不容小覷,高血糖除了會減低腦部血管彈性,令腦血流量減低,加速腦細胞死亡外,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抗阻問題亦會產生不正常的血糖代謝物,對腦細胞造成破壞。因此,糖尿病患者宜及早實踐均衡飲食和運動習慣,並與醫生商討後開展藥物治療。臨床上已有研究證實,越早開始改善生活習慣和接受藥物治療,血糖控制效果越理想。


有意思的是,在高血糖有害之餘,原來低血糖也有機會破壞腦部細胞及血管,成為認知障礙的幫兇。莊醫生指部份糖尿藥物常常導致低血糖問題出現,增加腦細胞受損的風險,提醒長者應諮詢醫生意見,挑選穩定血糖效果較佳的藥物,並定時因應血糖水平變化,調整用藥及劑量。


膽固醇控制 並不單看數字


糖尿病因對血管造成「破壞」成為認知障礙風險,膽固醇則是因造成「阻塞」。眾所周知膽固醇高會提高中風風險,而中風會導致大量腦細胞死亡,增加患血管性認知障礙症風險。


近年醫學界對低密度膽固醇(LDL)的指引越來越嚴謹,問及長者是否應該遵循同一個準則,老人科專科陳飛醫生指對待長者不需要過於嚴苛:「一般我們會評估病人十年後的心血管病風險,但長者年邁,也可能已患多種慢性病,以十年後風險對他們嚴謹有點不切實際。」有指低密度膽固醇水平過低會增加腦出血風險,陳醫生認為稍具爭議:「不過如果患者很年長的話,我也會建議不要低於1.8 mmol /L,因最近有研究顯示在極高齡長者中,低於這個數字會增加腦出血的風險。 」


陳醫生與莊醫生指對待長者尤其需要個人化,並自喻為裁縫:「有時候控制並不在於數字,我們會視乎病人的年紀和身體狀況去決定治療標準應嚴苛還是寬鬆。」與長者有所不同,年輕患者則應該趁病情尚淺,採取較進取的治療方案,遵從低密度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的理想指標,目標性地降低膽固醇水平。


預防血管性認知障礙由壯年開始


作為老人科醫生,莊醫生和陳醫生都經常會為病人講解腦部磁力共振檢查結果,他們看到很多三高病人的血管閉塞十分嚴重,甚至有病人腦內其中一條大血管只有氣若游絲般的血流。要知道大部份腦血管是無法以手術擴張的,做腦血管搭橋風險較大,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醫生也束手無策。「作為醫生實在很不想說出『現在才處理實在太遲』這句話。」莊醫生感嘆,三高病人加上嚴重腦血管閉塞的話,認知障礙的病情通常很快轉差,所以從年輕改善三高問題才是上策。


現今香港人的飲食習慣偏西化,加上工時頗長、負面情緒的累積,種種都是心血管病風險因素,相當值得關注。陳醫生與莊醫生早前進行一本地研究,也證實改善三高能減低認知障礙風險。 (研究詳情可以參閱訪問的上半部分)兩位醫生表示希望將來可以進行規模更大的研究,把健康訊息推廣至整個社會。


「40歲時三高還有轉機,但70歲時三高就已是結果了。」莊醫生以此呼籲港人及早關注心血管健康,把患認知障礙的機會減到最低。

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及早改善吞嚥困難重拾舌尖上的快樂

報章來源:晴報Skpost 俗語說「食得是福」,能夠品嚐美食就是種福氣,這對一般人而言是平常事,但對吞嚥困難的患者來說,美食當前也可能無福消受。醫生提醒,若出現吞嚥困難問題,應盡早求醫,配合言語治療師的幫助及治療,有機會可改善情況,重拾進食的樂趣,也確保能透過飲食攝取充足營...

Comments


bottom of page